從腦腸軸出發:打造孩子穩定情緒與專注學習的內在節奏
從腦腸軸出發:打造孩子穩定情緒與專注學習的內在節奏
在育兒過程中,情緒起伏、學習不專心常常讓家長感到困擾。但您是否留意過,孩子的穩定與否,往往與「吃什麼」、「怎麼動」、「有沒有規律作息」息息相關?近年科學研究證實,人體內有一條被稱為「腦腸軸(gut-brain axis)」的雙向溝通通道,連結著中樞神經與腸道,對情緒調節與專注表現具有深遠影響。
什麼是腦腸軸?孩子也受影響嗎?
腦腸軸是一個複雜的神經與生化網絡,由中樞神經系統(腦)、腸道神經系統(腸)、與腸道微生物群三者組成。透過神經傳導物質(如血清素、GABA)、免疫反應與荷爾蒙路徑,腦與腸持續進行著互動。
特別的是,人體超過90%的血清素,其實來自腸道。血清素是一種參與情緒穩定與睡眠節律的關鍵物質;當腸道菌相平衡、腸黏膜健康時,血清素的合成與傳遞也較順暢,有助於孩子的情緒自我調節與注意力集中。
日常生活的三個關鍵:吃、動、睡
以下三項習慣最容易影響腸道菌群與神經系統協調:
1. 飲食內容:多樣性比補充量更重要
-
建議攝取「彩虹色蔬果」:紅蘿蔔、南瓜、菠菜、甜菜等富含植化素,幫助抗氧化、維持腸道屏障。
-
增加天然發酵食物如優格、納豆、味噌湯,有助補充有益菌,維持腸道菌相多樣。
-
控制高糖加工食品攝取,避免干擾菌相平衡與情緒波動。
2. 運動頻率:促進腸道蠕動與情緒紓壓
-
每天至少30分鐘的戶外活動(如跳繩、快走、球類遊戲)可刺激副交感神經運作,促進腸道蠕動。
-
有規律的運動也可提高腦內多巴胺與血清素分泌,有助提振情緒與動機。
3. 睡眠品質:腸道與大腦的夜間修復關鍵
-
睡眠期間是腸道修復與神經調整的重要時段。
-
睡前避免使用3C產品與過度刺激,建立固定的入睡節奏,有助血清素轉化為褪黑激素,提升睡眠深度。
情緒與專注力,不只是教出來的
家長常用講道理或訓練方式幫助孩子「學會冷靜」與「集中注意力」,但實際上,這些能力的根本建構在身體內部的穩定性。若腸道菌叢失衡、睡眠不足或飲食失調,孩子即使有意願,也很難維持良好狀態。
腦腸軸的穩定是一個長期耕耘的過程,並非速成配方。傑立高的諮詢中,我們經常陪伴家長一步步調整孩子的日常節奏,從飲食結構、運動安排到情緒觀察,用溫和但有紀律的方式協助孩子身心同步發展。
結語
孩子的學習力與情緒表現,其實來自每一天看似平凡的生活選擇。從建立腦腸軸的健康連結做起,讓孩子能夠穩定、自信地面對學習與成長挑戰。
活動花絮